日前,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示了“2024年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动态评价结果”。结果显示,长虹工业互联网“双跨”(以下简称“长虹双跨平台”)平台排名上升11位。
而这一消息对于长虹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中心总经理毕可骏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消息,也让他无比欣慰。因为同时作为长虹双跨平台的负责人,毕可骏亲自参与了该平台的“诞生”建设,也见证了该平台从对内引领企业变革,再到对外赋能中小企业转型升级。
智能排产 释放数据内生潜力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新兴前沿技术的发展,工业互联网作为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工业经济深度融合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模式和工业生态,是体现新质生产力实践价值的关键领域,对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2017年,长虹响应国家号召,启动了基于全流程数字化贯通的、数据驱动并行决策的工业互联网平台规划,并于2018年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和企业推进长虹双跨平台建设。
“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从生活领域向生产领域加速延伸,工业大数据爆发式增长,海量工业数据的采集、传送、存储、计算、分析和应用都需要一个智能化的载体,这个载体就是工业互联网,而我们要做的就是让有价值的数据在平台上畅通地流转起来。”毕可骏将此前搭建长虹双跨平台的过程形象地比喻为“铺路”,而将平台搭建好之后的过程比作“跑车”。在毕可骏的眼里,长虹双跨平台建立好之后,所有长虹智能制造与研发、数字营销,包括售后服务、质量体系等一系列业务都可以通过该平台更加顺畅地运行。
走进长虹新能源碱锰电池生产车间,其自主研发的高速生产线正在高速运转,每分钟有750只电池从这里有序下线。在产线的前方可以看到一块看板,上面显示着实时生产计划、月度计划以及合格率等生产数据。毕可骏指出,在传统粗放型制造业向精益化智能制造转变过程中,其中提高生产效率是重中之重,长虹双跨平台则为之提供了支撑。
而这样的生产场景在长虹的“智慧工厂”里随处可见,这也就是毕可骏所描述的智能排产。“在双跨平台上,生产数据、质量数据、物流数据以及营销数据等都是透明的,不仅对企业透明,是上下游的整个供应链数据都实现了透明化。”毕可骏说,通过实现数据透明化管理,就将传统的粗放型生产模式转变为了基于订单数据驱动的生产制造,随之带来的便是生产效率的大幅提升,做到极致时,甚至可以实现“零库存”。
运用数据要素、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等关键技术,长虹双跨平台深度挖掘制造业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需求,构建了基于多模态数据采集、汇聚、分析的工业大数据中台,从而释放了数据的内生潜力。
智慧供应链 实现供应商透明管理
打开长虹双跨平台,数字在不断地跳动着,在这里,与长虹生产制造上下游相关的供应商生产数据、库存管理等相关数据一目了然。毕可骏介绍道,不只是生产线,长虹后端复杂多变的工厂业务流程也经历了深刻的变革。以采购环节为例,长虹打造了全流程可视、全过程可控、全链条可追溯的智慧供应链平台,可以支撑企业采购过程端到端管理。
“供应商管理全过程可视化,最终的目的是实现管理结果的信息化,以便决策者掌握我们的供应商情况,供应链建设情况、供应链能力情况。”毕可骏介绍道,目前,长虹双跨平台已注册供应商7万多家,实现了采购提报、订单交付结算一体化。同时,通过公布供应商布局结果、供应商名录及其协议、供应商动态资信等情况,imtoken钱包极大地提高了供应商管理的透明性和决策效率。
"双跨"平台
在长虹双跨平台的“生态资源池”中,这些公开透明的数据不仅提升了长虹的采购效率,确保了物料供应的及时性与准确性,也让加入平台的供应商们一起尝到了“甜头”。毕可骏引用了一个例子说明:以往,对于一家企业来说,引入供应商要经过资源筛选、组织供应商现场审核、安排谈判与签订协议等环节,通常要用4个月才能完成,但现在通过数据共享、信息共享、结果共享,就大大减少了各单位的时间和资源投入。
“进入长虹双跨平台的供应商,也会倒逼他们去提升自己的服务能力,比如搭建质量管理体系、仓储体系、物流体系等。”毕可骏表示,作为一家国有企业,长虹在自身发展的同时,还秉持着“产业报国”的理念,带动当地乃至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实现“知识”共享。通过打造公平、公正、公开的合作环境,形成“一体化贯通、规模化采购、标准化管理、合规化风控、标杆化示范、服务化延伸”的供应链资源协同体系,可以赋能企业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降低运营成本。
“知识”共享 赋能千行百业发展
何为“双跨”平台?跨行业、跨领域,这是毕可骏给出的回答。那么如何做到跨行业、跨领域?对此,长虹深耕制造业典型场景,通过对实践操作、工艺流程、专家经验的标准化、模型化、软件化,平台自主研发了一系列独具行业竞争力的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产品,实现了工业知识的沉淀、复用与重构。
“我们在服务某一个行业的时候,首先判断是什么类型,然后就可以从我们的‘生态资源池’中寻找经验,再结合行业本身特点做定制化的方案。”据介绍,2023年,长虹双跨平台成为四川省首个国家级“双跨”平台,其成功打造了1个数实融合平台底座、3类“智改数转”解决方案、N个典型应用场景的“1+3+N”的服务模式。
具体而言,长虹双跨平台已实现工业设备传感连接8.2万台、工业模型8000个,构建工业APP2700个。针对大型集团及企业,为其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紧盯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方面的需求痛点,实现全流程贯通的资源优化配置和业务高效协同;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则对应轻量化解决方案,使其无需投入大量资金和技术就能快速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截至目前,长虹工业互联网平台已覆盖八大行业九大领域,赋能多个工业园区,已形成面向制造执行、仓储物流、供应链协同等60多个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应用场景,已成功为新希望、泸州老窖、五粮液、中海油等3000余家企业提供了数字服务。
未来,长虹将持续发挥国家级“双跨”平台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自身实力与赋能成效,提高技术创新和产业生态培育能力,打造面向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下一步,我们将深化平台建设,创新融合数据要素、人工智能、5G+等,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为长虹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为绵阳乃至四川省推进新型工业化贡献更大力量。”毕可骏说。
【免责声明】【广告】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邮箱:news_center@staff.hexun.com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第三方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