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政坛,谁是最敬业喜剧人?两位大佬,如何把苏联推向悬崖?

发布日期:2024-11-24 12:36    点击次数:107

苏联政坛,谁是最敬业喜剧人?两位大佬,如何把苏联推向悬崖?

大家好,我是劳模up主墨家君,今天是“千年俄罗斯”的第七集。上一集结尾的时候,老墨答应大家这一期的主角是两位喜剧人,苏穗宗和苏勋宗,整个千年俄罗斯的历史中,就属他们俩创造的笑话业绩最多了。

先说三个苏联笑话。

笑话一:勃列日涅夫说:同志们,美国人登上了月球,我们不能再等了,党决定让你们上太阳。宇航员回答:总书记同志,我们会被烧死的。勃列日涅夫说:没关系,同志们,我都替你们想好了,你们晚上去。

笑话二:勃列日涅夫某天突发感慨,我需要做一个隆胸手术,现有的胸太小,戴不下更多的勋章了。

笑话三:.一个人在大街上大骂:“赫鲁晓夫是个白痴。”结果被判刑22年。此人不服,法国解释,2年是因为辱骂国家领导人;20年是因为泄露国家机密。

哦对,笑话三现在已经是各国通用版了,主角可以换成约翰逊、拜登、特朗普、戈尔巴乔夫、马克龙等等,任君选择。看来,苏联笑话还真是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啊。

但是,喜剧的内核往往是悲剧。领导人变成笑话的内核,是苏联国运的悲剧。

先说赫鲁晓夫同志吧。今天大家都喊他苏穗宗,其实大家都忘了,老赫羁绊最深的粮食,不是玉米,而是土豆啊。他访问匈牙利时说,共产主义就是天天吃“古拉希”,土豆炖牛肉加点小红辣椒。这道菜好吃是很好吃,可你对共产主义的追求也未免太低了吧。于是“土豆烧牛肉”就成了个梗,被高追求的卷王天朝拿来讽刺苏联版共产主义。

而老赫的外形,也确实有点像土豆,矮矮的,圆圆的,而不是像玉米那样修长苗条。脸上的五官也是圆乎乎的,天生自带喜剧人气质。斯大林晚年搞政治局团建的时候,最喜欢霸凌新人老赫,经常让他表演个乌克兰民间舞蹈。据说老赫舞蹈功底还挺强,但实在架不住身材短板,跳起舞来就像一颗土豆在地上打滚,每次都能逗得慈父开怀大笑。

所以呢,也许可以喊他苏薯宗?苏芋宗?老铁们觉得呢,把想法打公屏上吧。

老赫上位其实是捡了个漏。在斯大林去世的时候,他并不是头号继承人。马林科夫、贝利亚、莫洛托夫,他们仨才是后斯大林时代的三足鼎立。当时老赫进中央才没几年,资历远远不如这些元老。但他有个优势,二战时他当过方面军军事委员,红军中人脉不浅,朱可夫就是他最大的依仗。于是新一轮“宫斗”,贝利亚作为秘密警察的头子最有实权,最先被大家联手干掉。接着老赫联合朱可夫掀翻马林科夫,夺取大位。

虽然老赫在跳舞的时候称斯大林是“生身父亲”,但他登顶后,便迫不及待要清算老上司。的确,斯大林去世后,全苏联积攒下的各种矛盾和怨气,总要给个说法。而赫鲁晓夫对斯大林剥皮式的清算,就是为了迎合这种民意,利用斯大林统治晚期的社会矛盾,使自己变成人们对美好未来的新希望。

1956年2月14日,著名的苏共二十大在莫斯科召开。结束那天,赫鲁晓夫突然召集全体代表,用5个小时读了一份长达4万字的报告——《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中心内容就是一句话:斯大林不是东西!

要知道,斯大林做了三十年苏联各族人民的慈父,怎么说也是带领大家打赢二战的领袖。现在突然变成民族罪人了,连遗体都要被迁出列宁墓了。这给党员思想带来的冲击是不可想象的。

赫鲁晓夫的做法给整个社会主义阵营带来了一场血雨腥风。首先是斯大林的老家格鲁吉亚气疯了,民众示威游行要求赫鲁晓夫把报告收回去。苏联出动军警才平息局势。

接着是东欧的小弟们。很多国家是被红军解放出来的,斯大林在他们眼中就是共产主义信仰的标志,如今突然被打到,对他们来说不亚于信仰崩塌。

骚乱最早发生在波兰。苏共二十大刚刚开完,斯大林最忠实的粉丝之一——波兰的领导人贝鲁特还没来得及回华沙,就突然心脏病死在了莫斯科。这个时间点,老墨有充分证据怀疑,他是被那份报告给气死的。贝鲁特这一走,波兰就乱了,接替他上台是主张波兰摆脱苏联控制的哥穆尔卡,赫鲁晓夫本来打算命令苏联驻军包围华沙,但哥穆尔卡以波兰保证留在华约为条件,换取苏联撤军。

第二个是匈牙利,看到哥穆尔卡在波兰成功了,就想有样学样。改革派纳吉也想在匈牙利搞“去苏联化”的改革。然后他玩脱了,布达佩斯的学生示威游行,推翻广场上的斯大林雕像,要求匈牙利脱离华约组织,这就踩了苏联的底线,苏军17个师开进布达佩斯,迅速控制了匈牙利全境。

东欧一乱,苏联国内的反对派也集结起来,准备把赫鲁晓夫赶下台。好在老哥们朱可夫给力,再次救驾成功。赫鲁晓夫终于借这次机会,把斯大林的遗老们全清空了,算是坐稳大位。而朱可夫也是狡兔死,走狗烹,很快也被打倒。

以上不难看出,赫鲁晓夫有几分政治头脑,但性格也是相当莽。不过正是这种开拓精神给了他改革的勇气,光凭这点就比后面的勋宗强多了。特别是在改善民生上,老赫做了不少工作,比如著名的赫鲁晓夫楼,再难看也是现代化公寓大楼啊。

还有干部福利的改革。赫鲁晓夫取消了公车、公房、公款吃请;所有干部,无论是国家的,还是地方上的,实行任期制,定期轮换,再好也只能干三届;废除干部终身制等等。老百姓自然是欢迎的,但干部们那叫一个满腹怨言啊。

接下来的改革重心是农业。斯大林的基本政策是压榨农业扶持重工业,造成农业发展不良,粮食总是不够吃,这已经成了制约苏联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

赫鲁晓夫在乌克兰的农业成绩很突出,所以他对农业改革特别有热情,对农业也的确有点心得。但是从他后来干的事来看,他好像又不是特别懂农业。

一开始的改革措施是成功的。比如提高对农产品采购价格,明显提升农民的收入。比如减少对集体农庄的干预。斯大林时代,什么时候种地、种多少、怎么种都被定死了,有时候还不一定科学。改革后,只要达到政府的收购要求,其他细节农民自己决定。再比如鼓励农民干私活。以前为了让大家把有限的精力都投入到集体农庄去,对农民发展副业的限制很多。赫鲁晓夫放宽限制,免去个人果树、家养牲口的实物税。很快,农副产品就多了起来。

对老赫的表扬到此为止。因为接下来他干的事,就让人无力吐槽了。

粮食产量上不去,一直是苏联农业面临的大问题。赫鲁晓夫的对策是开荒。拜列祖列宗所赐,苏联这么大的国土,还会缺地?土地有的是,种地就行啊。

于是,从1954年起,苏联政府投资67亿卢布,开垦4000万公顷的荒地,占苏联总耕地面积的五分之一,近十万热血青年被忽悠去西伯利亚当农民。到1958年,这番努力终于看到了成果,苏联农业大丰收,新开垦的土地收获了5850万吨粮食,超过当年全苏粮食总产量的40%。

老铁们可能要问了,这不是好事么?哪里糟糕了?

坏就坏在粮食太多了。

赫鲁晓夫光记得垦荒,却忘了修路造仓库。西伯利亚是鸟不生蛋的地方,没有配套设施,大量粮食白白损耗在运输和储存过程中。特别是,收割时准备不足,人手匮乏,而西伯利亚的冬天可不给人面子,来的又急又快,大片庄稼没有收割就被冰冻了。最惨的是,老毛子的开荒都是粗放式的垦殖方法,被西伯利亚的狂风一吹,侵蚀严重,没过几年,土地就被破坏的没法用。67亿卢布和志愿者们的大好青春就这么随风飘散了。

接着,老赫干的事就更傻了。他去美国访问的时候,被人忽悠说玉米是美国发家的秘诀,容易养活,经济高效,还能发展畜牧业。赫鲁晓夫当时就跟美国人说,你过几年再来苏联,我给你看看我们种的玉米。接着他就拎着从美国买的玉米种子,乐呵呵回家了。

斯大林去世时,苏联只有350万公顷玉米。斯大林为啥不种玉米?因为玉米这种作物,要求干热,要求日照,苏联面积再大,im钱包官网下载满足这种条件的地方也不多。

但老赫钳工出身,不懂生物学原理,就凭着“我说种玉米,你们听我的就对了”的态度,要求到1960年,把苏联玉米的种植面积扩大到2800万公顷。可惜玉米不是人,不肯服从领导指示,他们在苏联的冰天雪地里就是不肯结穗,大面积的减产、欠收、绝收,眼看新一轮饥荒要来了,赫鲁晓夫不得不拿斯大林攒下的黄金去国际市场买粮食救急。

说到这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历史交给赫鲁晓夫的任务,就是要让他当一个改革英雄,可惜他因为自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和性格太鲁莽,导致他的改革总是让人觉得非常不靠谱。

不过呢,总的来说,虽然闹了不少笑话,但赫鲁晓夫好歹是改了,对苏联的方方面面都产生了一些或良性或恶行的刺激。可惜,这些成果老赫自己是享受不到了。

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的和平解决,让世界避免了一场核大战,也让美苏两国大老板的政治生命走到了尽头。肯尼迪因为挡了国内军工复合体发财的路被干掉,而赫鲁晓夫则是因为让苏联丢了脸,借此对他的不满来了个矛盾总爆发。

1964年10月13日,赫鲁晓夫正在度假,突然接到他亲手提拔上来的、苏维埃主席团主席勃列日涅夫的通知:苏共中央要召开主席团会议,赫鲁晓夫你爱来不来,会议都会正常召开。

老赫当然听懂了这是什么意思。他赶紧飞回莫斯科,一下飞机就被软禁了。这次,没有朱可夫来救驾啦。几天后,赫鲁晓夫认命,在“退位诏书”上签名,正巧这一天天朝炸了第一颗蘑菇蛋。

这场政变,勃列日涅夫似乎是领导者,似乎也是他接班的,但这只是一种假象。当时的整个政治局,勃总看起来最弱,对谁都不构成威胁,所以真正的大佬苏斯洛夫和谢列平才把他推到前台主持政变,这就是以防万一,万一朱可夫又从哪里跳出来了,还有这个傻大个来顶缸。然而苏联政治斗争里笑到最后的,往往是一开始扮猪吃老虎不起眼的那个。勃总花了几年时间,摆平各路政敌,坐稳江山,成为苏联小品界当之无愧的第一主角。

别看苏联老百姓编排他已经成习惯了。但苏联或俄罗斯20世纪以后的所有领导人里,要论受老百姓欢迎的程度,勃总能棑第二,第一大家猜猜是谁?答案打公屏上。

原因很简单,勃总时期,对外--国家实力膨胀,强大到看似能战胜美国;对内--苏联人开始享受全民医疗、保障就业、食品补贴,生活美好的仿佛已经到了共产主义天堂。你看,其实人民的要求并不高,吃饱喝足之余,祖国爸爸偶尔满足一下民族自豪感,这就是盛世了。

但是,这一切并不是因为苏联改革成功、经济大发展,而是因为勃总买了张彩票,中了特等大奖。

彩票的名字叫石油。

赫鲁晓夫当政时,派了大批勘探队去西伯利亚找矿,成果是斐然的,其中就包括著名的秋明油田。但是西伯利亚搞开采,基础建设是关键,所以一直到1961年后,各大油田才渐渐的建成投产,然后就让勃总坐享其成了。

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世界石油价格就像坐上了孙悟空的筋斗云,一路向前冲。所有石油生产国,都实现了躺着数钱的美梦。特别是苏联,人家是家里有矿,他是矿里有家,那还干嘛努力呀?何苦费力气搞农业改革?何苦费力气搞工业结构优化?不就是种不出粮食吗?不就是没轻工业么?咱有钱,啥买不到啊?

西伯利亚这块鸟不拉屎的大冰箱,终于给苦了一千年的俄罗斯人丰厚的回报。但勃总没意识到,命运的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买彩票中头奖的人,下场往往都是不好的,因为钱再多也扛不住乱花。而有些东西,在有些时候,美元、黄金也买不到。

其实,勃总真正的罪过,还不是搞百亿补贴乱花钱,而是他一手打造了一个只图私利、不管国家命运的党内利益集团。

前面说过赫鲁晓夫取消干部特权,引来了众怒。勃总吸取教训,一上台就表示“干部的稳定,是胜利的保障”,领导怎么可以和老百姓一样呢?

享受点特权也就算了,勃总还恢复了官员终身制。要说斯大林时代也没有退休的,但架不住他定期搞清洗啊,不合格的全都在刑场上物理退休了,能留下来的都是年轻人或能干的人。而勃总是绝不会搞清洗的,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苏联政府变成了老人的天下,偏偏他们还享受最好的医疗特权,轻易死不了。活得越长,越能培养成自己的势力。于是从中央到地方,利益集团不断扩大,最终控制了整个国家的资源,而当间接拥有不能满足他们的时候,那就完犊子了。

整个苏共高层,除了苏斯洛夫独善其身,其他大佬们有一个算一个,都在享受特权。相传有一个故事,仅仅是传说哈,大家自己判断。勃总喜欢收藏各国进口汽车,有一天他老妈来参观,看完后忧心忡忡地问:“这些东西是挺漂亮的,要是布尔什维克再回来可怎么办啊?”

勃总对布尔什维克们是不屑一顾的。他手握海量的石油美元,已经是“发达社会主义”的领袖了,比斯大林还牛逼的那种。斯大林不敢干的事情,他来干。于是著名的“勃列日涅夫主义”出台了。他告诉所有社会主义国家三个原则:第一,社会主义阵营是个大家庭,决不许分家;第二,苏联是大家长;第三,谁不听话,我就要清理门户。

这个理论一拿出来,苏联就再也不是列斯的苏联,而是帝国主义苏修。

第一个被拿来祭刀的是捷克斯洛伐克,1968年捷克发生了“布拉格之春”,要求改革,要求和西方亲近亲近。勃总派出近六十万大军,坦克、大炮、飞机从四面八方涌入捷克斯洛伐克境内,一夜之间就控制了首都布拉格。

别的不说,就这份行动力和控制力,足以笑傲天下了,无论当年的美帝,还是现在的美帝、现在的大毛,都很难达到这个境界。

第二场冲突发生在中俄边界的珍宝岛,但天朝可不是捷克这种小国,苏修耍威风效果很不理想,勃总手下的鹰派就开始叫嚣要核打击,最后虽然没真打起来,但当时我们的备战情形还是很紧张,大量重要工厂向三线和山区搬迁,很多大城市中的地下防空洞都是那时候挖的,咱们还接连爆炸了原子弹和氢弹,就是为了告诉苏修,你没什么好骄傲的,那玩意儿咱也有!

第三场冲突,勃总把苏联拖进了ICU,这就是阿富汗战争。整个70年代,美苏两国在阿富汗反复博弈,阿富汗经历了三场政变,最后一场,美国留学生阿明政变杀了在阿富汗建设社会主义的塔拉基,然后全面倒向美国。

1979年12月,苏联派出8万多部队开进阿富汗,很快占领了首都和主要大城市,阿明被捕后处决。表面上看,这又是一次捷克式的大胜利。但勃总怎么也想不到,这里会变成一个军费的黑洞,卖石油也填不完的坑,成了后来苏联解体的重要因素之一。

1982年,勃列日涅夫死于心脏病,他没机会亲自感受他带给苏联的恶果。前人造孽后人背锅,还背不起来。所以下一期“千年俄罗斯”,我们就来讲讲这几个倒霉蛋吧。

好了,今天的视频就到这里。我们下期不见不散,祝大家安好顺遂。

发布于:天津市